音读和训读

本文旨在介绍音读、训读的由来以及二者该如何区分。

1. 音读与训读的由来

音读与训读都是发音方式,多用于指日文所用汉字的发音方式。之所以讨论音读与训读,与日语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。

首先要明确, 语音和文字不是一回事,它们也不是一起形成的 。一般语音的形成要先于文字。很容易理解,书写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,实际上独立发明出书写系统的例子屈指可数:稍早于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发明的 楔形文字 和公元前600年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创造的 玛雅文字 是两个无可争议的例子;公元前3000年的 埃及文字 和不迟于公元前1300年的 中国文字 通常也被视作是独立出现的,但存在争议。所有其他民族或多或少都是通过借鉴、改造其他现有文字而发明了自己的文字。1

日语的书写系统十分有趣,而它之所以如此“混乱”还是与其发展过程密切相关。毫无疑问,无论是日文汉字、平假名还是片假名,其源头都是中国汉字。也正因为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“假借”而来而非独立创造,日语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。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没有学过音读和训读,是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。日本在吸收汉字的时候,已经有完整的语音体系了,只是没有文字。所以,怎么使用这些汉字来传达语义成为一项挑战。

一开始,日本只是借用汉字记音。日语中草的发音为“kusa”,没有文字的时候,他们会说那个山头的kusa肥美多汁,适合放牛,现在传入汉字,终于不用只是口口相传,也可以记录下来啦。怎么记? “久佐”。看上去和草一点关系都没有,这是因为日本人只是借用汉字的读音来表示原有日语词汇的发音(那时久佐的发音应该是接近kusa,现代普通话与中古汉语的发音大多相差甚远,“长孙无忌”在唐朝还读作“党参母鸡”呢2),也就是把汉字当作拼音来用。可是你想拼音多好写,咻咻几笔就写完,汉字笔画可是比拼音多多了。日本人当然也觉得麻烦,后来干脆直接写作“草”,但发音仍沿用日语传统读法kusa。

上面就涉及了音读与训读两种发音方式:

  • 音读:保留该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发音。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日文写作“久佐”,读作“kusa”,含义是“草”。
  • 训读: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,不采用汉语的音,发音使用日本原有的与该汉字同义字词的读音。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日文写作“草”,读作“kusa”,含义是“草”。训读的“训”有“学习”之意,即以日语固有的发音套用在汉字上作为解释。

<!– more –>

2. 实例

下例引用自万门大学|日语五十音图语音入门|日本文字介绍 ,出自 日本最早的史书 古事記3 。本文的发音片段也截取自此。在此感谢苏曼老师清晰的讲解。

天地初發之時。於高天原成神名。天之御中主神。〈訓高下天云阿麻。下效此。〉次高御產巢日神。次神產巢日神。此三柱神者。並獨神成坐而。隱身也。

次國稚如浮脂而。久羅下那州多陀用幣琉之時。〈琉字以上十字以音。〉如葦牙因萌騰之物而。……

没学过日语的中国人也可以看懂上文的意思,但是念不出来,因为是读日语的音。比如说第一句 “天地初發之時。於高天原成神名。” 读作:

<object classid="clsid:D27CDB6E-AE6D-11cf-96B8-444553540000" codebase="http://download.macromedia.com/pub/shockwave/cabs/flash/swflash.cab#version=7,0,19,0"> <param name="movie" /> <param name="quality" value="high" /> <param value="transparent" name="wmode" /> <embed src="http://7xqb0u.com1.z0.glb.clouddn.com/player.swf?soundFile=http://7xqb0u.com1.z0.glb.clouddn.com/audio/jp/gu_shi_ji_01.mp3&bg=0xE0E6ED&leftbg=0x7B90A4&lefticon=0xF2F2F2&rightbg=0xAAB1B8&rightbghover=0x357DCE&righticon=0xF2F2F2&righticonhover=0xFFFFFF&text=0x357DCE&slider=0x357DCE&track=0xF5F5F5&border=0xF5F5F5&loader=0x94ACC2&autostart=no&loop=no" width="290" height="20" quality="high" pluginspage="http://www.macromedia.com/go/getflashplayer" type="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" wmode="transparent"></embed> </object>

这又是体现 发音和文字并不等同 的一个好例子:虽然文字一样,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念出来是不同的。上面引文的〈 〉中内容为注解,有两种发音方式:

已经背过五十音的同学会发现,ク的字源就是久,而日语中久多个读音中的一种就是读作ク。タ也是一样的情况,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在背五十音的时候联想字源来加深记忆。

3. 区分音读与训读

对于中国人而言,区分音读与训读很简单,读音与汉语发音接近的是音读(严格来说是与其古音接近),否则是训读。下面的表格4会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这点:

汉字 音读 训读
san yama
jin, nin hito
ten ama, ame

4. 小结

音读与训读的差别主要在于用的发音是什么:

  音读 训读
发音 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发音 日本原有的与该汉字同义字词的发音

从前文我们发现,日语当中,一个汉字一般有多种发音,就像我们的多音字一样,有音读,有训读,甚至音读训读的发音也可能有多种:

  • 一个汉字有多种音读

    由其传入时间和地点不同造成,可分为:

    • 古音:早于吴音传入日本,源于中国上古音。
    • 吴音:公元5世纪、6世纪传入,多用于佛教与律令用语。“吴”是本来学汉音的留学生叫的蔑称。
    • 汉音:公元7世纪左右,日本派出遣唐使自大唐所习得之字音,多使用于儒学。近代又用于大量创造新辞汇(和制汉语)。对当代日语影响最为深远。
      • 新汉音:约在唐末期传入。
    • 唐音:宋元以后传入,以南方口音为基准。
      • 宋音:镰仓时代(南宋至元初)传入,包含于广义的“唐音”。
    • 惯用音:传入日本后发生变异,不合于以上任一种的读音。

    有趣的是,唐朝传入日本的汉字音是 汉音唐音 是唐朝后传入的汉字音。有些时候你觉得这个汉字的音读和现在的发音不怎么像,是因为普通话与中古汉语的发音大多相差甚远,而音读往往很大程度保留了中古汉语读音的特征。

  • 一个汉字多种训读:一个汉字有多种意思,必须有不同的训读帮助区分。例如“生”有“未煮熟”及“生存”之意。在日语中前者读作“なま”(nama),后者为“い-きる”(i-kiru)。

Footnotes:

1

Jared Diamond, 枪炮、病菌与钢铁[B], Paragragh 55.11

2

森林鹿,唐朝定居指南[B],Paragragh 16.63

Date: 2016-01-25 一 00:00

Validate

版权声明

本文由宇晨创作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首发于跬步,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,本文永久链接:音读和训读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